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又粗|妞干网福利视频|6080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久草在线影|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文化娛樂產業初探—捕捉經濟轉型紅利
來源:金研觀點 | 作者:張博 | 發布時間: 2017-12-11 | 1289 次瀏覽 | 分享到:
音樂產業將受益于政策紅利而快速發展

   

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居民的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的時期。2016年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8,866美元,部分沿海發達地區人均GDP已經超過11萬元人民幣,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具備驅動文化娛樂產業快速發展的外在客觀條件。特別的,以鄰國日韓兩國為例,在上述兩國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且第三產業占比上升到55%左右時,都誕生
了對文化娛樂產業有爆炸性推力的音樂演藝團體。


   
具體到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按照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項目組完成的《2016音樂產業發展報告》內容,中國的音樂產業可分為由音樂演出行業、唱片行業、音樂版權經紀、數字音樂產業和音樂圖書出版組成的音樂核心板塊所組成的核心層,由樂器、音響等行業構成的關聯層,以及卡拉OK、廣播電視音樂行業組成的拓展層。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約為3,253億元,其中核心層市場規模約735億元。核心層中,數字音樂(在線音樂+電信音樂增值業務)與音樂演出合計占比接近98%。




中國音樂核心層子行業發展現狀

一  藝人經紀:格局三分天下,行業競爭加劇


   
藝人經紀業務包括藝人演藝、商業代言、廣告拍攝、主題曲、內容植入、活動冠名等。藝人經紀公司依托自身資源和專業培養與運作經驗,為簽約藝人積極開闊演藝機會,提供全方位的以提高藝人自身素養為核心的各項服務,以提高藝人的市場價值,并最終通過籌辦或協助藝人參加代言、演出等活動獲得經紀服務費用收入。

 

費用方面,藝人經紀公司與不同藝人按照不同形式的演藝進行分成,大約在30%-80%不等(其中A類藝人一般分成比例較低,A類以下藝人分成比例逐步提高)。格局方面,我國目前的藝人經紀公司分為三類,廣電類、唱片公司類和互聯網類:


以燦星制作、天娛傳媒為代表的廣電系背景的藝人經紀公司具有強勢的內容支撐,因此實力強勁;


   
以華納唱片為代表
的唱片類藝人經紀公司雖屬傳統企業,但由于唱片作為傳統渠道迫于盜版壓力已漸漸被時代淘汰,唱片公司缺乏足夠的資金投資制作和簽約藝人,因此藝人呈現出自建工作室的趨勢;


以摩登天空為代表的互聯網類藝人經紀公司依托互聯網平臺的力量快速崛起,采用B2C的模式將產品與消費者直接建立關系,加之國內諸多互聯網平臺公司依靠廣大的用戶基礎也紛紛進入藝人經紀行業,未來藝人經紀行業的競爭將會加劇。


二  版權:政策加碼版權保護,推動行業高速增長

   
整體華語音樂大約有2萬首版權歌曲,其中第一大唱片公司為滾石(大約15%-20%),第二大為太合音樂集團(占比約10%)。諸如百度音樂、騰訊QQ音樂、阿里音樂等只具備代理信息網絡承包權,對播放音樂并沒有自有版權。

 

事實上,音樂行業的盜版問題一直是阻礙音樂行業健康發展的重大因素。而自 2000 年以來我國政府對于打擊盜版、扶持正版的力度愈來愈大,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政策出臺愈發密集,僅2015 年我國就連續出臺 4 部相關通知或法令:其中,國家版權局在7月8日發布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在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平臺必須全部下線。該政策出臺之后,包括百度音樂、唱吧、喜馬拉雅、阿里音樂等眾多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 220 余萬首,超過 300 家網絡音樂平臺關張,大量原先在平臺上可以下載的歌曲現在都已經無法下載甚至無法聽取。


三  數字音樂:移動端數字音樂市場增長帶動整體市場規模擴大

   
2016
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整體規模達到529億元。細分領域中,占比超過80%的傳統電信音樂增值業務產值超過400億元,相比2015年略有增長,但整體數字音樂市場的增速較歷史前期水平相比有所放緩;而PC端音樂市場規模為58.1億元,同比增長13.4%,占市場整體規模的11.8%;移動端音樂市場規模41.5億元,同比增長22.8%。占比為8.4%。對于未來數字音樂市場的增長,我們更期待移動端的高速增長。


   
雖然電信音樂增值業務在數字音樂市場規模中占有較高比例,但隨著我國個人互聯網應用的迅速發展,網絡娛樂類應用得以穩步發展,PC端+移動端(以下簡稱“互聯網端”)的用戶規模與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2016年末,我國互聯網端用戶規模達到5.0億人,對應100億元的數字音樂市場規模。從人均音樂消費的角度看,版權維護非常系統的日本,其濃厚的粉絲經濟使得人均音樂消費支出在20美元以上,而同樣版權維護較好的美國,其人均消費支出也在10美元以上。而我國的人均音樂支出遠低于3美元。考慮到中國5億多的網絡音樂用戶,付費時代和粉絲經濟將極大激勵刺激音樂產業發展,預計互聯網端音樂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四  線下演出: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截至2016年底,我國線下演藝業票房總收入占同期GDP比例僅為0.02%,遠低于北美(0.03%)、澳大利亞(0.1%)、香港(0.16%)的水平;從觀看線下演出人次占總人口比例看來,2012 年澳大利亞和香港分別有77.5%和41%的人觀看線下演出,而我國即使城鎮人口中觀看線下演出的比例也不到11.1%。因此相比于中國的線下演藝票房市場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總體來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十三五”末,整個音樂產業實現3,000億元產值,培育2-3家以音樂內容開發生產為核心,旗下擁有若干知名品牌企業和優勢產品的綜合性音樂集團公司。該政策出臺后,業界普遍認為在文化強國戰略的推動下,音樂產業將受益于政策紅利而快速發展。團隊認為政策鼓勵、市場需求的驅動因素下,未來音樂行業將作為文娛行業的一個資本主打切入點,這塊市場也必將涌現出獨角獸一般的企業。